<
    宣王:……

    他还真说出来了。

    霍瑾瑜抓起桌上的折扇,缓缓撑开挡住脸颊,露出一双眸子,决定对宋致严阵以待。

    若是宋致敢催,她让他写一百首悼念老霍头的诗词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门外的邓书蝶撇嘴,原来是催婚,有些无聊。

    邓明杰好奇道:“姐姐,为什么宣王叔叔不成亲?”

    “不想或者不行吧?或者没人要。”邓书蝶随口道。

    邓明杰:“可是明明宋叔叔也没有成亲,为什么他就敢说别人?”

    邓书蝶:“可能是因为他最老吧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开始两小孩的话往宣王心头扎一刀,没等对面的宋致露出舒心的笑,两小孩继续输出,一连往宋致心头扎了两刀。

    尤其那句“最老吧——”在众人耳边可谓是余音绕梁。

    “咳……”霍瑾瑜默默将折扇挡在脸前,肩膀微微颤动。

    邓盟面色尴尬,他也想笑,奈何惹祸的是他家的孩子,只能故作严肃,“宋大哥,孩子心直口快,您别介意。”

    宋致:……

    这人也没打算放过他。

    “噗嗤——”宣王也不客气,尽情嘲笑,“宋致,你这把年纪,耳朵应该不聋吧。”

    宋致深吸一口气,拍了一下桌子,似笑非笑道:“霍钥,我要和你决斗,看看谁更不行。”

    反正他们都没成亲,在孩子那里都一样,都“不行”。

    宣王起身,“比就比,本王就是瘸一条腿,再让你一只胳膊,也能答应你。”

    宋致:“有本事你再让我一条腿。”

    霍瑾瑜:……

    宣王愣了一下,被宋致的厚脸皮气笑了,“再让你一条腿,老子和废人有什么区别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原来宣王也知道,你与废人的差距就是一条腿。”宋致淡淡地发出嘲讽。

    邓盟、霍瑾瑜顿感不妙。

    果然下一刻,就看到两道身影已经疾驰出去了。

    门口的邓明杰、邓书蝶被这动静吓了一跳,诧异地看着宋致、宣王两人在院中上蹿下跳。

    两姐弟一转身,就看到霍瑾瑜、邓盟站在身后。

    “参见陛下!”两姐弟连忙行礼。

    霍瑾瑜无奈扶额:“蝶儿、杰儿,你们刚刚说的话可比刀子还利,长大去鸿胪寺当官,一定很热闹。”

    这般利嘴在外交上,肯定能刺激到不少人。

    邓明杰仰头望着邓盟,想要他解惑。

    邓盟哭笑不得,“陛下这玩笑开的,若是真到了鸿胪寺,怕是要气死不少使臣吧。”

    邓书蝶不好意思地躲在邓盟身后,知道自己的话被大人们听到了。

    霍瑾瑜:“那样正好,总比当成冤大头好。”

    此时院中,宋致与宣王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两把竹扫帚,用力往对方身上扫。

    邓盟指了指场中:“陛下,让他们继续闹腾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霍瑾瑜:“算了,他们下手有分寸,就是伤了,也是他们互相负责对方的伤,不会讹到你身上,今日咱们一起看望过五王他们,小舅舅也累了,先去休息吧,他们顶多也就闹腾两刻钟。”

    她与宣王、邓盟今日一早去看了五王他们,嘱咐他们好好“养病”,五王有人是心如死灰,有人是满脸愤慨,有人笑的如弥勒佛,有人面色虚白,真似得了不治之症一般,其实每旬都有御医给他们诊治,有人诚恳求饶,想要出去。

    即使这些人真的诚心认错纠正,霍瑾瑜一时半伙也不会让他们放回封地,即使他们愿意放下藩王的地位。

    她要告诉天下,他们进京“养病”是因为对自己“不敬”,不是因为藩王身份。

    视察慰问的时候,她负责镇场子,而宣王、邓盟负责语言输出,离开时五王都焉了吧唧的。

    可惜忘了喊陈飞昊。

    若是加上陈飞昊,估计会更精彩,毕竟陈飞昊也是进京“养病”的异姓藩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宋致和宣王之间确实没有闹多久,两人最后身上都带了小伤,衣服快被扫帚捋成布条。

    两人离开时更是谁也不理谁,百姓一看就知道宋致与宣王又决裂了。

    次日,宋致、宣王也同时上了养伤的折子。

    霍瑾瑜一拍额头:……

    坏了,光顾着看热闹,给了他们正大光明的借口逃工。

    大理寺卿听到这消息,赶去宋府一看,看到宋致在养病,顿时愕然。

    得知因为催婚与宣王起了争执,大理寺卿持续傻眼。

    宋致拍拍他肩膀,“文兄,这下你明白我为什么不愿意干这事了。”

    大理寺卿:……

    宋致和宣王之间确实没有幺蛾子吗?

    这次宋致与宣王“决裂”,要投奔谁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霍瑾瑜没惯着他们,只给了他们四天养伤时间。

    如果四天不去上朝,她让邓书蝶、邓明杰这两姐弟每天去看他们,让他们享受一下小辈的关怀,她接下来要忙的事情更多,谁也不能偷懒。

    长公主听到两人受伤的消息后,以为两人之间出了什么事,给霍瑾瑜送了信,没告诉宋致、宣王,收拾行囊往京城来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“惊喜”,霍瑾瑜自然也不干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还好今年上半年老天爷算是给了一部分面子,除了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的旱灾,其他地方没有发生大事,给各地的水利工程修建争取了不少时间。